2024-03-03 09:23:18 | 比奥网
1.有能力从事学术翻译的人少,双语人才大多为了自身发展散落在茫茫大海里。坐在象牙塔里的翻译怎么证明你对这个领域很熟悉,翻译出来的东西内行都对的上,而不是直译呢,每个领域的翻译再设个证书? 2.外语学术刊物少。以日语为例,只有日语学习之类的语言类期刊。和中国密切相关的一些论文,同时作者要和中国或多或少有些关系才能够被翻译后刊登,比如日本跨国公司为何兵败中国手机市场(作者:东大社科研究所教授 丸川知雄 中国产业、经济问题专家)印度支那的经济发展与老挝的外国投资(作者:鹫尾纪吉 中央大学商学院教授,中国某大学客座教授),日本农协的发展经验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启示(成田拓未 同样和中国大学有合作关系)等等。因为只有被刊登,译者的努力才能被一定程度的认可( 翻译质量都很高的,日文原版来源于ciini,今天登上去发现改完版很多资料不见了) 3.酬劳不对等,让人消耗信仰值也是有限度的。如果是成书的话,需要有影响力的学者的名号,所以大多是教授让学生们初翻,最后挂教授的名,学生……攒经验,然后表示累死累活以后再也不干了,翻商业合同去吧。一个翻译要成长,首先得活下来是不是,国内的翻译业……
从期刊角度来看 1.为了职称和各种评奖,外国引进的客座教授需要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论文,于是才能有翻译。然而,其他辣么多要评职称的人都眼巴巴地看着呢,国内那么多论文还来不及审呢。 2.这条流程没有打通,如题主所言,上世纪人才的外语程度不比现在,年轻翻译交的稿只能给几个有能力的资深翻译审稿,老先生要累死了。 3.学术期刊,也就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会订……虽然那么多学者和学生都想要更多的参考资料,然而这整条产业链就不是用来挣钱的,所以…综上,目前状况是就算有技术过关,已经不愁买车买房的人才愿意吐血干,一途径少需求少,二难被认可。要想在这方面赶超邻国,若不增设应用并认可学术翻译的途径,短期内不太可能。
比奥网(https://www.ibiaoshu.com)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大学的数学专业好学吗?的相关内容。
就入门而言,“数学与应用数学”这门学科,应该算是比较难的,一方面,我们从小就接触与数学有关的知识,考试等等,另一方面,大学的数学专业和以往所接触的数学又有很大的区别,高中的数学知识往往理解简单,难得是各种技巧以及套路的积累,然而大学数学专业更注重于对知识本身的理解,论证与应用。如果能很好的衔接,并付之一定的努力,我想大部分学生还是能保证考试及格然后及时毕业的。2024-02-17 13:47:23
2024-09-16 21:04:17
2024-09-02 12:35:01
2024-09-13 06:21:51
2024-05-29 06:36:48
2024-08-28 06:54:04